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兴义市白河村:特色乡村“靓”起来 群众腰包鼓起来

发表时间:2023-03-01 21:45:04 来源:天眼新闻

日前,记者走进兴义市白河村,眼前所见,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一处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茶叶园的新茶正吐新绿,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

近年来,兴义市白河村,以建设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为契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精心组织和谋划,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广泛发动村民参与,全力加快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走出农村特色经济发展之路,引领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


(资料图)

抓村组织建设,增强号召力

白河村严格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各级党委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担当。细化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指导清单,加大督查考核和追责问责力度。压实主体责任,真正把工作重心放在抓村上,做到岗位在村、阵地在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白河村在领导班子中,选贤任能,把一批公道正派,年富力强,肯干事、能干事的同志选拔进村级班子,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做到重大事项坚持公示和听证。每季度召开4次村民代表民主恳谈会,了解民意、倾听民声,充分调动村民代表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切实维护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形成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抓村民自治,实现自我约束

白河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卫生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禁毒禁赌会、妇女联合会等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成立红白理事会、“乡贤会”“红白理事会”“寨老共商制”共同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形成“自家人管自家事”的村民自治模式。及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等纳入村规民约,开展滥办酒席治理等移风易俗工作,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切实减轻农民物质和精神负担。

抓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人居环境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白河村翻新旧房、重修道路,全面推进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争取上级资金300万余元,以新建村文化广场、乡愁馆、公厕、少数民族议事文化长廊,美化13栋村民房屋外墙为主要内容,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在乡愁馆展览农具、婚俗、美食、文艺等体现少数民族元素的生产生活内容。

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投入资金6万余元改造14户村民厕所;新建改建道路,以政府为主体投资170万元新修建田坝至果河2.5公里彩色道路,在争取上级资金120万元的基础上,积极动员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外出乡贤、私营企业老板伸出援助之手,集资48万元,村民投劳参与道路建设,新建改建2.5公里通村路硬化。

此外,为做好长效管护,全村630户村民自发签署了村民环保公约,设置环境卫生责任牌和环境卫生守则,落实环境保洁机制和责任人,由寨老、组长、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牵头落实、监督履行。实现景在村中、村融景中、人居画中的美丽乡村建设。

抓产业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中,白河村不仅保留了环境优势和农业特色,而且打通了“乡村+”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农耕体验的产业链条。一方面以贵州弘晖农旅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村委、村民共享的产业模式,大力发展茶产业、养殖产业,打造了龙井、乌牛早、金华小叶、安吉白茶、福鼎白茶等标准化茶园,每年带动500人次就业,村民增收100万元,茶叶销售总额达到800万元,养殖收入500万元;另一方面,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资源,规划引入精品民宿、农家乐、茶社、亲子农庄、露营等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释放出“美丽经济”新活力。

通过正向激励,凝聚群众、引导群众、调动群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白河村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村民自治组织的号召力、乡村治理的创新力,提高基层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构建全民共建共管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谭支乐

编辑 彭芝莉

二审 宋洁

三审 陈俎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