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设计的肠粉制作机器人,如何实现加料、蒸熟、装碟全流程?华南植物园土壤的酸碱值,亲手测出来是多少?电动车着火,应该用哪种灭火器扑灭明火?科普越接地气,人们就越感受到科学离生活如此近。
5月13日,随着一艘“科普航船”扬起风帆,第五届广东科普嘉年华在广东科学中心正式启动。本届广东科普嘉年华活动以“铸强科普之翼 厚植创新沃土”为主题,汇聚30多家科普单位的优质资源,为广大公众提供一场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科普盛宴。
“长知识又好玩!”正值周末,嘉年华人气火爆,不少观众是一家大小一同前来。广州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VR、机器人、航模等展区的互动体验吸引众多青少年;近距离的生物观察、可触摸的矿石和泥土、可动手操作的实验,让年龄较小的孩子也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也有成年和老年观众被氢能等前沿科技吸引,现场向科学家请教。
【资料图】
“一站式”感受广东不同自然保护区
突破绿海龟人工繁育技术的惠东海龟自然保护区、近年发现252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南岭自然保护区、广东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韶关丹霞山自然保护区、建立在城市腹地的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在广东林业科普展区,可以“一站式”网罗广东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最吸睛的莫过于5只在水里活泼扑腾的海龟宝宝。“它们是去年9月繁育出来的,仅7个月大。”省林科院科普与自然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杨洋介绍,惠东海龟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大陆海岸线上海龟唯一的产卵地。2017年,该保护区突破了绿海龟人工繁育技术,截至目前,已经成功人工繁育海龟6000多只。
热闹的展区有不少“冷知识”。例如,您知道红树林是一种“胎生”植物吗?它的种子成熟后并不离开母树,而是在母树的果实中开始萌芽生长,待发育成熟后脱离母体,在泥滩上发育成长。现场以实物展出了红树林从花、果到胎生苗、幼苗的发育全过程。
在广东省林科院展区,能看到“以竹代塑”的无限前景。作为竹资源大省,广东研究出多种竹材高附加值利用技术。除了人们熟知的竹餐具、竹包装,竹子还可以制造竹缠绕管道、竹格填料、汽车内饰等,甚至可作为竹基3D打印材料。
游戏是最吸引孩子的学习方式。简单的贴图游戏,耐心的讲解员,让小朋友边玩边学习到不同知识:白萝卜是十字花科的、花朵有四个花瓣,茼蒿是菊科的、花朵与野菊花很像……完成游戏的孩子,还能带走一小块丹霞地貌岩石样本。
主办方供图
“互动式”体验火灾逃生、灭火实操
若说人气爆棚的展区,不得不提设置了多个互动装置的消防科普专区。人们不仅可头戴VR眼镜体验火灾逃生,还可以上手操作不同类型的灭火器,边玩边学正确的灭火方式。
“学校课室的桌子起火了,应该用哪种灭火器?”“电动车起火,又应该用哪种?”模拟灭火演示装置用屏幕演示不同类型的火灾场景,让体验者在干粉、二氧化碳、泡沫、水基四种灭火器中进行选择,除了选出正确灭火器,还要拔出保险销、按下压把、对准屏幕上的火源根部“喷射”,在一分钟内完成“灭火”才能获得勋章。
市民游客“互动式”体验火灾逃生和破拆实操。
有趣的是,正如现实操作一般,这个游戏没有唯一答案。例如,屏幕上的灭火知识显示,泡沫灭火器最适宜扑救B类火灾,如汽油、柴油等液体火灾;也可以用来扑灭A类火灾,如木材、棉布等固体物质燃烧引起的失火。
人气最高的VR火灾逃生体验装置,则提供了高层火灾逃生体验、台风天气预防、暴风雨灾害自救与逃生、交通标志识别、居家消防火灾逃生等7个场景选择。真实比例的场景构造、步步紧逼的“火焰”和“浓烟”……体验者可沉浸式感受火灾情景,并在模拟环境中体操控场景内的物品,进行火情应对操练及疏散逃生操作,由此体验和学习模拟火场逃生和灭火知识,促进自身增强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触摸式”科普探索泥土与矿石奥秘
本届广东科普嘉年华,广东省科学院“出动”了11家属下研究所开设展位,各施所长、各有千秋。在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的展位上,看似不起眼的五块土砖,蕴含了中国南北东西“五色土”的奥秘,让小朋友忍不住摸了又摸。自己动手测华南植物园土壤酸碱值的实验,更是吸引了从6岁小孩到研二大学生前来体验。
现场动手操作的实验让小朋友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
4.31——这个酸碱值意味着什么?“属于酸性,广东酸雨多,但是土壤呈酸性不一定是坏事,反而碱性危害更大。”工作人员王刚解说道,“我国西北地区有不少盐碱地,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而广东大部分植物在土壤酸性条件下也可以良好生长。”
“广东酸雨严重吗?”“这些镉调理剂是作什么用的?”“长期下酸雨,会影响土壤吗?”现场抛出一连串提问的,是带着女儿前来的家长李先生,从事艺术出版业的他被自然科学一下子勾起好奇心。王刚解释道,研究所研发了镉、砷等调理剂,用于固化土壤中的重金属等元素,最大程度减少有害成分被植物吸收,也让被污染的土壤可以被利用。但是,长期下酸雨,或影响调理剂的固化作用,这也是他长期研究的方向之一。
主办方供图
金矿石、翡翠、蓝宝石、祖母绿、黑曜石、辉钼矿、方铅矿、黄铜矿……在资源利用和稀土开发研究所展位,近20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矿石矿物标本成为镇展之宝,让不同年纪的参观者都爱不释手,甚至问起价格。
广州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面对小孩子,研究所的梁教授耐心地介绍了不同矿石的名称;面对中学生,她又拿起冰洲石标本放到手册上,让透出来的文字变成重影,以此讲解冰洲石的双折射功能。
“逆向式”观展大人来提问孩子当主角
什么是一个好的科普展?在数字化技术手段让科普在线“火起来”的当下,零距离的接触仍然是线下科普不可替代的魅力。小孩想玩、大人也想提问,就是最好的例证。值得关注的是,本届科普嘉年华强化了中老年人科普工作,开设“银龄”科普专项游,邀请中老年观众免费逛展。
主办方供图
带孙子来看展的霍伯伯,意外收获了不少关于氢能的知识。在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展位,年轻的成晖博士一边演示他及他所在团队研制的制氢机,一边回答霍伯伯抛出的连串问题——“氢能比汽油便宜吗?”“氢能汽车相撞会比油车更危险吗?”“这个制氢机普及后,汽车是加甲醛还是加氢?”“一罐氢气能让汽车跑多远?”
成晖告诉记者,团队研制成果常温电催化甲醇安全在线制氢机,主要解决了氢气制备的安全性问题,通过加入甲醇,使得点解水技术升级为电解甲醇制氢技术。在制氢过程中,甲醇变为甲酸,替代了氧气的析出。而氢气作为唯一的气体产物,纯度能达99.999%以上。“有人问,加氢站建在家旁边会不会有爆炸风险?如果电解甲醇制氢技术进一步推广,加氢站不再是储存氢气的,而是储存甲醇,安全性将提高。”
与此同时,孩子也是本届科普嘉年华的主角。在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展位,一系列由青少年设计的科创产品让人有意外惊喜。
科考船模型吸引了小朋友的目光。
例如,研究所指导华师附中学生团队设计的肠粉制作机器人,能实现从扫码下单、自动加料、蒸熟、刮肠粉和装碟出餐的全流程。研究所也指导广州六中学生团队设计的手机清洗机器人,能通过多重结构实现手机的复杂的翻转,以棉布擦头全面清洁手机6个外表面。“我们希望孩子们能从小接触、学习编程,学习发明创造,利用学习到的技术解决我们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所科教中心主任张婉文告诉记者。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机电工程署和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的参与,也是本届科普嘉年华的特色之一。张婉文介绍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发展创新成果,智能制造所与香港机电工程署合作研制了“智能喷雾机器人”,在第四十八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荣获铜奖。
澳门馆上演科普穿越。
这款“智能喷雾机器人”能够实现自主导航作业、地形识别与地图构建、实时远程遥操作与作业任务监控等功能,实现全自动全区域喷洒作业,不需要人工参与,降低人工劳作强度与被感染风险,可应用于防疫消杀、精准植保、园林害虫防治、农业农药喷洒等多种场合。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方晴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