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 内容页

不容乐观!上海交大医学院团队与中疾控合作揭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控制现状

发表时间:2023-08-03 21:42:27 来源:东方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糖尿病是全球高发慢性病中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疾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失明、肾衰竭以及截肢等重大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全球有5.4亿成人糖尿病患者,中国占据四分之一,是糖尿病第一大国。据统计,我国有近1.4亿成人糖尿病患者,每年医疗支出超过1万亿人民币,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工作迫在眉睫。然而,巨额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投入以及一系列糖尿病新药的问世,并没有带来糖尿病控制情况的明显好转。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全球多个国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均不理想。而中国作为糖尿病全球第一大国,糖尿病患者风险因素控制情况目前尚未得到系统研究。

基于全球糖尿病防控的严峻形势,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围绕“数字化主动健康和慢病防控”开展工作,形成“主动健康与糖尿病防控”联合研究团队,从全球视角进行健康大数据挖掘与疾病风险评估,同时辅助人工智能技术,为糖尿病人群的饮食、药物、生活方式等多维度干预和精准健康管理提供数字化支撑。公共卫生学院王慧/钟文泽联合团队继2021年发表JAMA论文揭示美国成人糖尿病人群心血管风险因素控制不良后(JAMA. 2021;326:704-716.),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丁钢强/于冬梅团队合作,利用2015-2017年全国健康与营养监测数据,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8401名已诊断成人糖尿病患者的BMI、血糖、血压、血脂、生活方式和饮食达标情况进行分析,其中饮食数据来自3531名参与连续3天24小时饮食回顾法的患者。论文于2023年8月1日发表于国际内科学顶尖期刊《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填补了中国缺乏系统研究糖尿病患者风险因素控制情况的空白(https://www.acpjournals.org/doi/10.7326/M23-0442)。

本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中国糖尿病患者的风险因素控制没有达到《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建议的水平。只有1/3的患者BMI控制在正常值24 kg/m2以下;只有4.4%的患者个体化血糖、血压和个体化血脂三项指标同时达标,其中血压和血脂达标率尤其低,仅分别为22.2%和23.9%。生活方式方面,仍有1/4的患者吸烟,1/3的患者饮酒,1/2的患者睡眠时间不达标,4/5的患者闲暇时间运动不达标,生活方式总体达标率只有5.1%。饮食方面,指标达标水平最低,大多数患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供能比不达标,仅有9%的患者钠摄入达标,2.5%的患者膳食纤维摄入达标。在3531名有饮食数据的患者中,只有4名患者饮食符合指南的膳食推荐。此外,以上部分指标达标率存在亚组差异,在不同年龄、性别、城乡、教育程度和BMI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数据表明,中国糖尿病风险防控现状不容乐观。

本研究首次全面揭示了中国糖尿病患者风险因素控制的总体情况,亟需加强对糖尿病患者风险因素控制不佳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尽快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文章指出,有效控制糖尿病需要通过个性化管理对患者及时给予药物和非药物综合治疗,如不仅需要清楚告知患者其临床治疗手段,指导其科学健康的饮食与生活方式,还需向患者提供相应的知识、技能、工具和科技手段辅助其配合治疗。此外,必须了解每位患者的治疗目标和需求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并及时帮助患者解决这些障碍。最后,医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需要根据我国糖尿病防控现状及时调整完善,以更好地保障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权益。

研究团队将利用在营养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医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优势,以公共卫生学院“数字化主动健康和慢病防控”工作为依托,开展系列多维度多层次的中国人群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研究,提出适合国人的精准预防和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同时也充分利用团队的国际化背景,开展高水平有影响力的国际化研究,为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发慢性疾病的全球防控提供原创性成果和理论基础。

本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为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单位,第一作者为钟文泽和于冬梅,通讯作者为王慧和丁钢强。本研究项目资助来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