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庙号以外,我国古代的各个王朝中只有开国皇帝的庙号才能是“祖”,此后历任皇帝无论功劳有多大,都只能是“宗”,可是在离我们最近的明清两个朝代,明朝有两个祖,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清朝有三个祖,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顺治皇帝和清圣祖康熙皇帝。
朱元璋和努尔哈赤的庙号为祖自然没有什么问题,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所以他的庙号是明太祖也是顺理成章的。努尔哈赤虽然不是清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他是清朝的奠基者,所以皇太极在称帝后追尊自己的父亲为清太祖也算合理,那么朱棣、顺治帝和康熙帝都不是开国皇帝,他们又为什么能够被称为“祖”呢?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浅聊一下。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个儿子,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本来皇帝不属于他,可是建文帝上位后急于削藩,朱棣为自保起兵造反,发动靖难之役将大侄子朱允炆赶下台,自己当了皇帝。
(相关资料图)
朱棣在位22年,励精图治,派遣郑和下西洋、五征蒙古、编纂《永乐大典》,修建紫禁城,件件都是大手笔,创造了永乐盛世。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五征蒙古的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终年64岁,庙号太宗。
自洪熙帝朱高炽开始,历经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六位皇帝,朱棣的庙号都是太宗,可是到了嘉靖帝朱厚熜继位后,朱棣的庙号却变成了明成组。这一切还要从明武宗朱厚照说起。
朱棣
朱厚照是大明朝第十位皇帝,他的玩性比较大,整天光知道玩,只知道享乐,最终把自己的身体玩垮了,在当了15年皇帝后在31岁就去世了,更悲催的是朱厚照没有儿子,他这么一去世,大明朝的皇位就空悬了。于是在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决定下,由血缘关系最近的朱厚熜(明武宗朱厚照堂弟)继位。
朱厚熜当了皇帝后,想要把自己父亲兴献王朱祐杬的牌位放到太庙之中,但是朱祐杬不是皇帝,所以他的牌位没有资格放到太庙之中,然而朱厚熜非要放到太庙里,由此爆发了大礼议之争,而且这一争就是17年。不过最终还是朱厚熜赢了,他把自己的父亲追尊为明睿宗。
这主要是当时的太庙制度,明朝太庙的正殿里只能供奉九个牌位,建文帝朱允炆的牌位不在太庙,到明武宗时正好是九个牌位,如果要把朱祐杬的牌位放进去,那么就要把离自己最远的一个祖宗的牌位放到偏殿之中。
朱厚熜
朱元璋是开国皇帝,他的牌位不能动,必须在太庙的正殿之中,如果按照顺序只能把朱棣的牌位移到偏殿,可是他这一支能够当皇帝,全都是因为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所以朱棣的牌位也不能移到偏殿,于是朱厚熜想了一个花招,把朱棣的庙号从太宗“抬为”成祖,就这样按照顺序朱厚熜把朱高炽的牌位移到了偏殿,这样正好腾出一个位置就可以给他的父亲了。
其实把朱棣的庙号从“太宗”抬为“成祖”,对朱棣来说是一种贬低,因为太宗的众多的庙号中含金量是很高的。就这样朱棣就成了明成祖,明太宗这个庙号在历史上消失了。
福临是请太宗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他去世前没有留下遗照,所以清朝的皇位也空悬了,由此引发了多尔衮与豪格的皇位之争,不过在当时的形势下,双方谁也不能完全胜了对方,最后找了个折中的法子,由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承皇位,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
顺治帝
1644年,在多尔衮的辅佐下,清朝从关外入主中原,当时社会矛盾严重,顺治帝整顿吏治、恢复生产,在他的治理下,除地处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外,全国大规模的抗清武装力量基本被平定,华夏大地基本上归于统一了。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去世,年仅24岁,庙号世祖。按理说非王朝的开国皇帝是不能称“祖”的,顺治帝之所以庙号是世祖,这主要是因为他将大清从偏安一方的诸侯变成统一的全国性政权。作为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能够到的“世祖”的庙号也算是合情合理。
康熙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他八岁登基,虽然身在北京,坐拥天下,但实际上他所拥有的也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乱世。康熙帝在位时期,对内裁撤三藩,平息吴三桂的叛乱,对外收复台湾,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还数次亲征准葛尔,剿灭葛尔丹,维护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安定。
康熙帝
大清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他也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了康乾盛世。如此功劳被有的学者尊为“千古一帝”。他的功绩也不亚于开国皇帝了,所以他的庙号最终被定为圣祖。
小结:
这三位皇帝,各自有各自成为“祖”的理由,不过在我看来三人之中朱棣最吃亏了,他的“太宗”含金量本来是很高的,他的功绩也不亚于历史上其他的太宗,可是被自己的后代给升级为“祖”,以至于很多人不知道明朝的太宗是哪位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