钇为3从技术标准上来说是有一些意思的,比如说率先用上46大圆柱电池,也装备了全新的电驱系统,同时空调系统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升级。
这些升级的背后,能够看到江淮在新能源板块上的突进速度。
所以在技术上,从特斯拉挖走一大批工程师的江淮,从内部一直标榜自己是中国特斯拉,尤其是在此次钇为3发布之后,使用了和特斯拉所谓的同款大圆柱电池包之后,更是将自己技术地位放在第一梯队。
(资料图片)
的确,钇为3开创了一个国产车大圆柱电池包新时代,但这个新时代的最终受益者,未必是钇为。
入门小车拼的是成本和工艺,谁能够在精致程度上跑赢对手,谁就能够在销量上做到最好,目前小型电动车市场的王者是比亚迪海豚以及五菱缤果。
在技术上,两台车是没有拿出过多的“溢出”特性来打动消费者。
比如说比亚迪,定价11万左右的海豚在尺寸、续航、配置、科技表现上都做得很好,而定价11万左右的海豚在只是比10万左右钇为3贵一万的基础上,做到了尺寸更大、续航更长、科技感更饱满三大优势。
对于用户来说,10万和11万预算如何选,比亚迪的品牌拉动能力是一定能让悬吊着江淮Logo的钇为3落入下风。
钇为3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市场问题,就是潜在用户群体消费需求和钇为3标榜的技术价值,存在严重脱节问题,也就是在销售环节,沟通成本非常高。
理想能够成功,是因为沟通成本非常低,用户要的就是冰箱彩电大沙发,能够在第一层面打动消费者,而钇为的核心问题在于,使用了技术更加复杂的大圆柱高成本电池,集成度更高的电驱以及空调系统也都是主流。
但核心的问题是,用户看的只是细节设计、做工、空间以及价格。
特斯拉之所以使用大圆柱电池,是因为从一开始就使用成熟的日本电池制造工艺,电池的确是一个影响续航、充电效率、安全的重要板块,但更重要的板块是BMS控制策略,也叫电池管理系统。
从最早的18650升级到现在的4680电池,不用电池包的原因是特斯拉重新设计BMS的成本太高。
江淮从一开始就使用圆柱电池,就是因为从特斯拉过来一批核心工程师,工程师团队拥有一定意义上的BMS经验,这也是江淮从ieV4上就使用圆柱电池的原因。
特斯拉使用圆柱电池的原因是,圆柱电池能够用更大的电流来保持快充快放技术,推动特斯拉的超充发展速度。
但放在充电功率本就不快的钇为3上,是明显的技术过剩,因为带来另一个最大的问题,是46系目前的高生产、采购成本,让原本能够继续下调价格的钇为3,价格其实还是有些虚高。
技术亮点放在入门小车上,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一方面, 小车的高成本不利于销售工作推进,主要是沟通成本非常高,比如说看似具有尺寸优势的钇为3,其实从尺寸、价格、配置、续航四个角度来看,并未比比亚迪车型更具有优势。
另一方面,小车提前透支技术储备,不利于高端车型发展,本身钇为3的利润空间并不大,那么后期的其它车型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从目前的市场反馈和声量来看,钇为3表现不错,但核心的问题是向左有更小尺寸的缤果,向右则是号召力极强的比亚迪车系。
钇为3想要靠技术来打动消费者,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能够花10万预算选择入门电动小车的人,对溢出的技术并不关心,它们更关心的是口碑、细节、价格和性价比优势。
由于过高的技术标准透支了钇为3向下、向上的发展空间,所以钇为3大概率还是一台叫好不叫座的车型。